植物名稱 | 光蠟樹 | ![]() 12-1.jpg |
英文名稱 | Formosan Ash | |
學名 | Fraxinus formosana Hayata | |
別名 | 白蠟樹、白雞油、脫皮樹、山苦楝、台灣白蠟樹 | |
科別 | 木犀科 | |
原產地 | 台灣特有原生 | |
種植位置 | 仁愛樓前, | |
植物用途 | 木材是好的家具材料,適合作為庭園樹、行道樹。 | |
植物生態 | 光蠟樹為木犀科常綠半落葉喬木,樹皮灰白色,幹上留有雲形剝落痕跡。因其材色具有油蠟色澤,材質堅軔優良,很類似雞油,但顏色較白,所以又名為「白雞油」(台灣櫸)。葉為奇數羽狀複葉,葉對生,羽狀複葉先端漸尖銳;葉小光滑全緣,秋天葉片會轉黃。花序明顯,花黃白色,圓錐狀花序。果為翅果,果形狹長呈片狀生長,成熟時褐色。樹形優美,適合作為庭園樹、行道樹。臺灣光蠟樹樹姿優美,結果期時一個個長線形的翅果掛在樹上隨風飄曳,令人賞心悅目。樹液則是獨角仙成蟲喜愛的食物。 | |
繁殖方法 | ||
開花月份 | ||
根 | ||
莖 | 半落葉喬木,樹皮薄,灰白色,作片狀剝落,幹上留有雲形剝落痕跡。因其材色具有油蠟色澤,材質堅軔優良,很類似雞油,但顏色較白所以又名為「白雞油」(台灣櫸)。 | |
葉 | 葉為奇數羽狀複葉,對生,具葉柄,柄長 4~10 公分,柄及葉軸具縱溝;葉片長 10~20 公分,寬 5~10 公分;小葉 2~5 對,具短柄;小葉片長 5~10 公分,寬 2.5~4 公分,長橢圓形或倒披針形,葉基楔形,葉尖銳尖,葉緣全緣,上下表面無毛,有時葉柄與脈上被毛;秋天葉片會轉黃。 | |
花 | 花序為密錐花序,花密生,頂生;花黃白色,被毛;花萼鐘形,先端 4 淺裂;花冠深 4 裂,裂片長約 0.2 公分,長橢圓形;雄蕊 2 枚,著生於花冠筒上;子房上位,2 室,各具胚珠 2 顆;柱頭 2 裂。 | |
果 | 果為翅果,長約 3 公分,果形狹長呈片狀生長,披針狀篦形,先端鈍或凹,平滑,成熟時褐色。 | |
相片數 相片檔名 |
1 張 [觀賞全部圖片] 12-1.jpg |
|
提供者 | 黃嘉慶 | |
建置日期 | 2020-05-05 | |
其他: 解說要點 植物日誌 相片說明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