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7501. | 應 | ㄧㄥ | ˋ | 答 | ㄉㄚ | ˊ | 如 | ㄖㄨ | ˊ | 流 | ㄌㄧㄡ | ˊ | 
        
        形容才思敏捷,答話如流水般順暢。舊五代史˙卷九十一˙晉書˙鄭琮傳:戎伍之事,一睹不忘,凡所詰問,應答如流,故所在知名。隋唐演義˙第八十三回:子儀應答如流,李白愈加敬愛。亦作對答如流、應對如流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7502. | 意 | ㄧ | ˋ | 亂 | ㄌㄨㄢ | ˋ | 心 | ㄒㄧㄣ |  | 慌 | ㄏㄨㄤ |  | 
        
        心中慌亂無主。如:歹徒持刀搶劫,他在意亂心慌下交出身上財物。亦作心忙意急、心慌意亂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7503. | 變 | ㄅㄧㄢ | ˋ | 古 | ㄍㄨ | ˇ | 亂 | ㄌㄨㄢ | ˋ | 常 | ㄔㄤ | ˊ | 
        
        數言事不用,後擅權多所變更,諸侯發難,不急正救,欲報私讎,反以亡軀,語曰:變古亂常,不死則亡。豈錯等謂邪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7504. | 變 | ㄅㄧㄢ | ˋ | 名 | ㄇㄧㄥ | ˊ | 易 | ㄧ | ˋ | 姓 | ㄒㄧㄥ | ˋ | 
        
        改名換姓。史記˙卷一二九˙貨殖傳:乃乘扁舟浮於江湖,變名易姓,適齊為鴟夷子皮,之陶為朱公。亦作改名換姓、改名易姓、改姓更名、更名改姓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7505. | 變 | ㄅㄧㄢ | ˋ | 風 | ㄈㄥ |  | 易 | ㄧ | ˋ | 俗 | ㄙㄨ | ˊ | 
        
        改變舊風俗。史記˙卷一一二˙主父偃傳:嚮使秦緩其刑罰,薄賦斂,省繇役,貴仁義,賤權利,上篤厚,下智巧,變風易俗,化於海內,則世世必安矣。亦作變風改俗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7506. | 一 | ㄧ |  | 代 | ㄉㄞ | ˋ | 宗 | ㄗㄨㄥ |  | 臣 | ㄔㄣ | ˊ | 
        
        一個時代中受人崇仰的大臣。漢書˙卷三十九˙蕭何等傳˙贊曰:淮陰黥布等已滅,唯何參擅功名,位冠群臣,聲施後世,為一代之宗臣。亦作一代鼎臣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7507. | 一 | ㄧ |  | 寸 | ㄘㄨㄣ | ˋ | 赤 | ㄔ | ˋ | 心 | ㄒㄧㄣ |  | 
        
        一片赤誠的心。如:我對你的一寸赤心,日月可鑑。亦作一寸丹心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7508. | 一 | ㄧ |  | 步 | ㄅㄨ | ˋ | 一 | ㄧ |  | 趨 | ㄑㄩ |  | 
        
        形容緊跟著別人後面走。見亦步亦趨條。鏡花緣˙第十九回:穩著步兒,探著腰兒,挺著胸兒,直著頸兒,一步一趨,望前而行。後用以形容事事模仿、追隨別人。如:作文章若一步一趨,模仿前人,豈不了無新意,毫無自我?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7509. | 交 | ㄐㄧㄠ |  | 錯 | ㄘㄨㄛ | ˋ | 觥 | ㄍㄨㄥ |  | 籌 | ㄔㄡ | ˊ | 
        
        觥,古代的大酒杯。籌,行酒令的器具。交錯觥籌指酒器和酒籌交相錯雜。比喻暢飲。宋˙林正大˙賀新涼˙環滁皆山也詞:交錯觥籌酣宴處,肴蔌雜然陳也。亦作觥籌交舉、觥籌交錯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7510. | 一 | ㄧ |  | 點 | ㄉㄧㄢ | ˇ | 靈 | ㄌㄧㄥ | ˊ | 犀 | ㄒㄧ |  | 
        
        語本唐˙李商隱˙無題詩:身無彩鳳雙飛翼,心有靈犀一點通。比喻心心相映。元˙汪元亨˙折桂令˙望南山歸去來兮曲:跨百尺長鯨,逐雙飛彩鳳,通一點靈犀。明˙王玉峰˙焚香記˙第十齣:但得皆如意,兩情稱,始信一點靈犀,誠通海神。亦比喻靈敏慧捷。元˙王仲誠˙粉蝶兒˙昨宴東樓套˙滿庭芳曲:蕙蘭性一點靈犀透,舉止溫柔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7511. | 一 | ㄧ |  | 言 | ㄧㄢ | ˊ | 半 | ㄅㄢ | ˋ | 句 | ㄐㄩ | ˋ | 
        
        言辭極少。朱子語類˙卷十一˙讀書法:近來學者有一種則舍去冊子,卻欲於一言半句上便要見道理。亦作一言半字、一言半語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7512. | 一 | ㄧ |  | 代 | ㄉㄞ | ˋ | 鼎 | ㄉㄧㄥ | ˇ | 臣 | ㄔㄣ | ˊ | 
        
        望重當世,為人崇仰的大臣。南史˙卷七十二˙文學傳˙丘靈鞠傳:公為一代鼎臣,不可復為覆餗。亦作一代宗臣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7513. | 一 | ㄧ |  | 家 | ㄐㄧㄚ |  | 之 | ㄓ |  | 學 | ㄒㄩㄝ | ˊ | 
        
        自成體系的獨特見解。晉書˙卷三十四˙杜預傳:又作盟會圖、春秋長曆,備成一家之學,比老乃成。亦作一家之言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7514. | 一 | ㄧ |  | 字 | ㄗ | ˋ | 不 | ㄅㄨ | ˋ | 苟 | ㄍㄡ | ˇ | 
        
        比喻寫作態度謹慎,即使一字不妥,也不隨易放過。宋˙陳亮˙題喻季直文編:蓋將包羅眾體,而一字不苟,讀之亹亹而無厭也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7515. | 一 | ㄧ |  | 字 | ㄗ | ˋ | 一 | ㄧ |  | 淚 | ㄌㄟ | ˋ | 
        
        不知當向何人道,當與何人讀,想當照舊薙髮歸山去矣!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7516. | 一 | ㄧ |  | 去 | ㄑㄩ | ˋ | 不 | ㄅㄨ | ˋ | 返 | ㄈㄢ | ˇ | 
        
        形容人離去後音訊全無或事物消逝無蹤。見一去不復返條。如:以前的生活就像江水般一去不返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7517. | 一 | ㄧ |  | 言 | ㄧㄢ | ˊ | 抄 | ㄔㄠ |  | 百 | ㄅㄞ | ˇ | 總 | ㄗㄨㄥ | ˇ | 
        
        打了個九牛拉不轉的主意,一言抄百總,任是誰說,算是去定了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7518. | 一 | ㄧ |  | 言 | ㄧㄢ | ˊ | 難 | ㄋㄢ | ˊ | 罄 | ㄑㄧㄥ | ˋ | 
        
        事情非常複雜,無法在倉卒間用簡單的話把它說得清楚。歧路燈˙第三十四回:若再講他們色子場中,如何取巧弄詭之處,真正一言難罄,抑且掛一漏萬。亦作一言難盡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7519. | 一 | ㄧ |  | 言 | ㄧㄢ | ˊ | 兩 | ㄌㄧㄤ | ˇ | 語 | ㄩ | ˇ | 
        
        一兩句話。指很少的言語。如:他是個難纏的傢伙,別以為一言兩語就能打發他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7520. | 一 | ㄧ |  | 言 | ㄧㄢ | ˊ | 而 | ㄦ | ˊ | 定 | ㄉㄧㄥ | ˋ | 
        
        一句話說定了,就不再改變。比喻事情既經談妥,便信守不渝。歧路燈˙第六十二回:我走了,諸事一言而定。亦作一言為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