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
5341. |
愧 |
ㄎㄨㄟ |
ˋ |
不 |
ㄅㄨ |
ˋ |
敢 |
ㄍㄢ |
ˇ |
當 |
ㄉㄤ |
|
承受不起的謙辭。如:這次獲選為好人好事的代表,真叫人愧不敢當。
5342. |
甘 |
ㄍㄢ |
|
心 |
ㄒㄧㄣ |
|
情 |
ㄑㄧㄥ |
ˊ |
願 |
ㄩㄢ |
ˋ |
表示出於自願,沒有半點勉強。三俠五義˙第六十三回:慢說請你,就是叫我給你磕頭,我都甘心情願。亦作心服情願﹑心甘情願。
5343. |
路 |
ㄌㄨ |
ˋ |
柳 |
ㄌㄧㄡ |
ˇ |
牆 |
ㄑㄧㄤ |
ˊ |
花 |
ㄏㄨㄚ |
|
路旁的柳樹,牆邊的野花。比喻不受重視的人,尤指娼妓。元˙王曄˙水仙子˙風流雙漸慣輪鍘曲:從來道水性難拿,從他赸過,由他演撒,終只是個路柳牆花。警世通言˙卷十一˙蘇知縣羅衫再合:妾等乃巫山洛水之儔,非路柳牆花之比。
5344. |
地 |
ㄉㄧ |
ˋ |
靈 |
ㄌㄧㄥ |
ˊ |
人 |
ㄖㄣ |
ˊ |
傑 |
ㄐㄧㄝ |
ˊ |
傑出的人出生或到過的地方,會成為名勝地區。後多用來指傑出人物,生於靈秀之地。唐˙王勃˙彭州九隴縣龍懷寺碑:地靈人傑,自朔野而重光,學府文宗,冠南都而獨秀。紅樓夢˙第四十八回:這正是地靈人傑。老天生人,再不虛賦情性的。亦作人傑地靈。
5345. |
鋪 |
ㄆㄨ |
|
張 |
ㄓㄤ |
|
浪 |
ㄌㄤ |
ˋ |
費 |
ㄈㄟ |
ˋ |
過分講究排場,而浪費人力物力。如:推行勤儉節約,反對鋪張浪費。
5346. |
不 |
ㄅㄨ |
ˋ |
擇 |
ㄗㄜ |
ˊ |
手 |
ㄕㄡ |
ˇ |
段 |
ㄉㄨㄢ |
ˋ |
為了達到目的,什麼惡劣方法都會採用。如:他這人為了達到目的是不擇手段的。
5347. |
說 |
ㄕㄨㄛ |
|
地 |
ㄉㄧ |
ˋ |
談 |
ㄊㄢ |
ˊ |
天 |
ㄊㄧㄢ |
|
名氏˙連環記˙第一折:這其間多虧了張子房說地談天口,韓元帥握霧拏雲手。亦作談天說地。論甚纖毫與大千。石獅子,敢胡言貉語,說地談天。亦作談天說地。
5348. |
圖 |
ㄊㄨ |
ˊ |
窮 |
ㄑㄩㄥ |
ˊ |
匕 |
ㄅㄧ |
ˇ |
首 |
ㄕㄡ |
ˇ |
見 |
ㄒㄧㄢ |
ˋ |
比喻事情最後形跡敗露,現出真相。見圖窮匕見條。
5349. |
豪 |
ㄏㄠ |
ˊ |
俠 |
ㄒㄧㄚ |
ˊ |
好 |
ㄏㄠ |
ˋ |
義 |
ㄧ |
ˋ |
豪放勇敢,喜歡行俠仗義。後漢書˙卷二十四˙馬援傳:杜季良豪俠好義,憂人之憂,樂人之樂,清濁無所失。
5350. |
誠 |
ㄔㄥ |
ˊ |
可 |
ㄎㄜ |
ˇ |
格 |
ㄍㄜ |
ˊ |
天 |
ㄊㄧㄢ |
|
誠心可感動上天,打動人心。比喻非常真誠。如:傳說孟姜女萬里尋夫,誠可格天,哭倒了長城。
5351. |
寞 |
ㄇㄛ |
ˋ |
天 |
ㄊㄧㄢ |
|
寂 |
ㄐㄧ |
ˊ |
地 |
ㄉㄧ |
ˋ |
比喻寂寞至極。如:獨居斗室,寞天寂地。
5352. |
不 |
ㄅㄨ |
ˋ |
甘 |
ㄍㄢ |
|
後 |
ㄏㄡ |
ˋ |
人 |
ㄖㄣ |
ˊ |
不願落在人後。如:他力爭上游,不甘後人,終於成為這一行中的佼佼者。
5353. |
詭 |
ㄍㄨㄟ |
ˇ |
銜 |
ㄒㄧㄢ |
ˊ |
竊 |
ㄑㄧㄝ |
ˋ |
轡 |
ㄆㄟ |
ˋ |
本指馬吐出馬銜,擺脫籠頭。後比喻約束越多,反抗越強。莊子˙馬蹄:夫加之以衡扼,齊之以月題,而馬知介倪,闉扼鷙曼,詭銜竊轡。
5354. |
麤 |
ㄘㄨ |
|
服 |
ㄈㄨ |
ˊ |
亂 |
ㄌㄨㄢ |
ˋ |
頭 |
ㄊㄡ |
ˊ |
服飾簡陋,頭髮蓬亂。意謂不經修飾。南朝宋˙劉義慶˙世說新語˙容止:裴令公有
5355. |
人 |
ㄖㄣ |
ˊ |
心 |
ㄒㄧㄣ |
|
皇 |
ㄏㄨㄤ |
ˊ |
皇 |
ㄏㄨㄤ |
ˊ |
形容人心動搖,驚恐不安的樣子。清˙孔尚任˙桃花扇˙第十四齣:但一月無君,人心皇皇,每日議立議迎,全無成說。孽海花˙第二十五回:在這種人心皇皇的時侯。亦作人心惶惶。
5356. |
敬 |
ㄐㄧㄥ |
ˋ |
陪 |
ㄆㄟ |
ˊ |
末 |
ㄇㄛ |
ˋ |
座 |
ㄗㄨㄛ |
ˋ |
本指於宴會中,因輩分小或地位低,而坐在最後面的座位。後比喻在比賽或競賽中為最後一名。如:他非常不用功,每次考試總是敬陪末座。
5357. |
撫 |
ㄈㄨ |
ˇ |
掌 |
ㄓㄤ |
ˇ |
大 |
ㄉㄚ |
ˋ |
笑 |
ㄒㄧㄠ |
ˋ |
拍掌大笑。形容非常歡欣或得意。三國演義˙第四回:於是眾官皆哭,坐中一人撫掌大笑。初刻拍案驚奇˙卷十九:齊公在傍聽解罷,撫掌大笑。
5358. |
三 |
ㄙㄢ |
|
世 |
ㄕ |
ˋ |
因 |
ㄧㄣ |
|
果 |
ㄍㄨㄛ |
ˇ |
佛教解釋眾生為何有形像﹑生活環境之種種差別的學說。謂由於過去世的行為,決定現在的狀況,而現在世的行為決定了未來世的處境。現在的果報,是過去因所造成,而現在所作的一切,又成為未來果報的因。如此不斷的行為造作,構成眾生輪迴的現象。唐˙實叉難陀譯˙大方廣佛華嚴經˙卷十六:三世因果名為處,我第自性為非處。四明尊者教行錄˙卷一:三世因果,輪轉不息。
5359. |
截 |
ㄐㄧㄝ |
ˊ |
鐙 |
ㄉㄥ |
|
留 |
ㄌㄧㄡ |
ˊ |
鞭 |
ㄅㄧㄢ |
|
唐時姚元崇管理荊州三年,後離職時民泣馬首,對所乘之馬鞭鐙,皆截留之,表示瞻戀。見五代周˙王仁裕˙開元天寶遺事˙卷上˙截鐙留鞭。後用來表示對離職官吏挽留惜別的客套話。
5360. |
種 |
ㄓㄨㄥ |
ˋ |
麥 |
ㄇㄞ |
ˋ |
得 |
ㄉㄜ |
ˊ |
麥 |
ㄇㄞ |
ˋ |
種的是麥,收成的當然是麥。比喻造什麼因就得什麼果。呂氏春秋˙離俗覽˙用民:夫種麥而得麥,種稷而得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