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7661.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天 | 
                ㄊㄧㄢ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理 | 
                ㄌㄧ | 
                ˇ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不 | 
                ㄅㄨ | 
                ˋ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容 | 
                ㄖㄨㄥ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天意不能原諒。指壞事做盡,必遭天譴。初刻拍案驚奇˙卷二:天理不容,自然敗露。東周列國志˙第四十二回:如此冤情,若不誅衛鄭,天理不容,人心不服。亦作天理難容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7662.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寒 | 
                ㄏㄢ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耕 | 
                ㄍㄥ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熱 | 
                ㄖㄜ | 
                ˋ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耘 | 
                ㄩㄣ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冬天耕地,夏天耘草。形容農事辛若。孔子家語˙卷八˙屈節解:民寒耕熱耘,曾不得食。亦作寒耕暑耘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7663.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妙 | 
                ㄇㄧㄠ | 
                ˋ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語 | 
                ㄩ | 
                ˇ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如 | 
                ㄖㄨ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珠 | 
                ㄓㄨ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形容說話很風趣。如:他真是個妙語如珠的人,難怪朋友們都喜歡跟他聊天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7664.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五 | 
                ㄨ | 
                ˇ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馬 | 
                ㄇㄚ | 
                ˇ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分 | 
                ㄈㄣ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屍 | 
                ㄕ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古代酷刑之一。即用五匹馬分別拴住人的四肢和頭部,然後驅馬,把人撕裂。後比喻把完整的東西分割成零散。如:他將整隻當歸鴨五馬分屍了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7665.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因 | 
                ㄧㄣ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風 | 
                ㄈㄥ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吹 | 
                ㄔㄨㄟ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火 | 
                ㄏㄨㄛ | 
                ˇ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順著風勢吹火。比喻趁著有利的形勢做事。警世通言˙卷三十二˙杜十娘怒沉百寶箱:十娘鍾情所歡,不以貧寠易心,此乃女中豪傑。僕因風吹火,諒區區何足掛齒!歧路燈˙第二十一回:承奉他們的色笑,偏會順水推舟,慫恿他們的行事,又會因風吹火。亦作順風吹火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7666.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斯 | 
                ㄙ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文 | 
                ㄨㄣ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敗 | 
                ㄅㄞ | 
                ˋ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類 | 
                ㄌㄟ | 
                ˋ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品行不良的文人。文明小史˙第四十四回:前兩年有過上諭,罵報館的人都是斯文敗類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7667.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北 | 
                ㄅㄟ | 
                ˇ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面 | 
                ㄇㄧㄢ | 
                ˋ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稱 | 
                ㄔㄥ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臣 | 
                ㄔㄣ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古代君主面南而坐,臣子拜見天子則面北,故臣服於人稱為北面稱臣。史記˙卷九十七˙陸賈傳:君主宜郊迎,北面稱臣。晉˙孫楚˙為石仲容與孫皓書:追慕南越,嬰齊入侍,北面稱臣,伏聽告策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7668.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屬 | 
                ㄓㄨ | 
                ˇ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垣 | 
                ㄩㄢ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有 | 
                ㄧㄡ | 
                ˇ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耳 | 
                ㄦ | 
                ˇ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以耳附牆,竊聽他人談話。語本詩經˙小雅˙小弁:君子無易由言,耳屬於垣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7669.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曲 | 
                ㄑㄩ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學 | 
                ㄒㄩㄝ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阿 | 
                ㄜ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世 | 
                ㄕ | 
                ˋ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語本史記˙卷一二一˙儒林傳˙轅固生傳:公孫子務正學以言,無曲學以阿世。指歪曲或違背自己的學識以投世俗的喜好。明史˙卷二○六˙陸粲傳:南京禮部尚書黃綰曲學阿世,虛談眩人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比喻極短的時間。唐˙白居易˙禽蟲十二章詩:何異浮生臨老日,一彈指頃報恩讎。宋˙蘇軾˙過永樂文長老已卒詩:三過門間老病死,一彈指頃去來今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7671.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朽 | 
                ㄒㄧㄡ | 
                ˇ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木 | 
                ㄇㄨ | 
                ˋ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不 | 
                ㄅㄨ | 
                ˋ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可 | 
                ㄎㄜ | 
                ˇ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雕 | 
                ㄉㄧㄠ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腐朽的木頭不能雕刻。語出論語˙公治長。比喻資質低劣,不堪造就。如:面對屢勸不聽的學生,老師不禁大嘆朽木不可雕也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7672.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不 | 
                ㄅㄨ | 
                ˋ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得 | 
                ㄉㄜ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其 | 
                ㄑㄧ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門 | 
                ㄇㄣ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而 | 
                ㄦ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入 | 
                ㄖㄨ | 
                ˋ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比喻辦事沒有找到好的方法和恰當的門徑。論語˙子張:夫子之牆數仞,不得其門而入,不見宗廟之美,百官之富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7673.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譸 | 
                ㄓㄡ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張 | 
                ㄓㄤ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為 | 
                ㄨㄟ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幻 | 
                ㄏㄨㄢ | 
                ˋ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用不實的言語來欺騙人。書經˙無逸:民無或胥譸張為幻,此厥不聽,人乃訓之。聊齋志異˙卷一˙成仙:周驚怛欲絕,竊疑成譸張為幻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7674.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槃 | 
                ㄆㄢ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根 | 
                ㄍㄣ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錯 | 
                ㄘㄨㄛ | 
                ˋ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節 | 
                ㄐㄧㄝ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樹木的根幹枝節盤屈交錯。比喻事情錯綜複雜,不易理解。後漢書˙卷五十八˙虞詡傳:詡笑曰:志不求易,事不避難,臣之職也。不遇槃根錯節,何以別利器乎?亦作盤根錯節﹑錯節盤根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7675.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無 | 
                ㄨ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疆 | 
                ㄐㄧㄤ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之 | 
                ㄓ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休 | 
                ㄒㄧㄡ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無窮無盡之美。書經˙太甲中:皇天眷佑有商,俾嗣王克終厥德,實萬世無疆之休。唐˙魏徵˙論時政疏:人君當神器之重,居域中之大,將崇極天之峻,永保無疆之休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7676.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蘭 | 
                ㄌㄢ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因 | 
                ㄧㄣ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絮 | 
                ㄒㄩ | 
                ˋ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果 | 
                ㄍㄨㄛ | 
                ˇ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蘭因,原指鄭文公妾燕姞夢見其祖伯鯈贈予蘭草,後生穆公取名為蘭。見左傳˙宣公三年。後比喻美好的前因。絮果,比喻如飄絮離散的結局。蘭因絮果引喻為始合終離,婚姻不美滿。虞初新志˙卷一˙小青傳:蘭因絮果,現業誰深。清˙龔自珍˙醜奴兒令˙鸞箋偷寫伊名字詞:蘭因絮果從頭問,吟也淒迷,搯也淒迷,夢向樓心鐙火歸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比喻技藝不精、不中用的人。元˙張鳴善˙水仙子˙鋪眉苫眼早三公曲:說英雄誰是英雄,五眼雞岐山鳴鳳;兩頭蛇南陽臥龍;三腳貓渭水非熊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7678.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跖 | 
                ㄓ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狗 | 
                ㄍㄡ | 
                ˇ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吠 | 
                ㄈㄟ | 
                ˋ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堯 | 
                ㄧㄠ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語本戰國策˙齊策六:跖之狗吠堯,非貴跖而賤堯也,狗固吠非其主也。意謂各為其主。亦比喻黨惡嫉賢。亦作跖犬吠堯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7679.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畫 | 
                ㄏㄨㄚ | 
                ˋ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地 | 
                ㄉㄧ | 
                ˋ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自 | 
                ㄗ | 
                ˋ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限 | 
                ㄒㄧㄢ | 
                ˋ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形容自己設立界限,不求突破。如:你的潛力尚未完全發揮,為何要畫地自限,安於現狀呢?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7680.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口 | 
                ㄎㄡ | 
                ˇ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頭 | 
                ㄊㄡ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禪 | 
                ㄔㄢ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原指不曾領會佛教禪理,只襲用它的一些常用語作為談話的題材。後泛指說話時的慣用語。老殘遊記˙第九回:不如弄兩句闢佛老的口頭禪,就算是聖人之徒,豈不省事?文明小史˙第五十九回:他們的口頭禪是維新兩個字,因此引為同志,誰想性情卻大不相同的。亦作口頭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