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slider image 131
:::

成語

搜尋:
15741. ㄋㄧㄡ ˊ ㄇㄚ ˇ ㄗㄡ ˇ
走,僕役。牛馬走指為人掌牛馬的僕役。為自謙之辭。文選˙司馬遷˙報任少卿書:太史公牛馬走,司馬遷再拜言。明˙汪廷訥˙種玉記˙第二齣:生事從牛馬走。功名未嘖時人口。腰間留得劍光寒。沖星斗。
15742. ㄇㄠ ˊ    ㄕㄨ ˊ 姿   
形容女子的姿色容貌,像毛嬙﹑西施般的美麗。明˙湯顯祖˙牡丹亭˙第十七齣:母親說你內才兒雖然守真志滿,外像兒毛施淑姿。
15743. ㄈㄨ ˋ ㄇㄨ ˇ ㄍㄨㄢ   
古代稱州縣等地方官為父母官。水滸傳˙第十四回:恐日後父母官問時,保正也好答應。
15744. ㄒㄩㄥ    ㄋㄧㄢ ˊ ㄐㄧ    ㄙㄨㄟ ˋ
鬧饑荒的年歲。孟子˙梁惠王下:凶年饑歲,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,壯者散而四方者,幾千人矣。金˙元好問˙續夷堅志˙卷二˙延壽丹:開食之後,如更欲住食,不必服藥,止以乳香湯勻之,凶年饑歲,至父子夫婦相啖。
15745. ㄈㄨ ˋ ˇ ㄅㄧㄥ   
不可離,可用而不可疲,投之所往,天下莫當,名曰父子之兵。元˙無名氏˙陳州糶米˙第一折:則今日便登程,直到王京。常言道廝殺無如父子兵。無數次的冠軍。
15746.    ㄙㄨㄟ ˋ ㄐㄧㄡ ˇ ㄑㄧㄢ   
比喻升遷迅速。唐˙韓愈˙上張僕射書:日受千金之賜,一歲九遷其官。亦作一歲三遷。
15747. ㄅㄨ ˋ ㄒㄧㄤ ˊ    ㄓㄠ ˋ
不吉祥的徵兆。五代史平話˙晉史˙卷下:狐升御座,不祥之兆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˙第六十一回:若供了壯繆,一面才開張,一面便供出那關門的關字來,這不是不祥之兆麼?
15748. ㄨㄚ ˇ ㄧㄥ ˇ ㄍㄨㄟ    ˊ
水中的龜魚,賴屋瓦的陰影擋日光。語本唐˙韓愈˙新亭詩:水文浮枕簟,瓦影蔭龜魚。比喻求庇於人。
15749. ㄋㄩ ˇ ㄉㄚ ˋ ㄒㄩ    ㄐㄧㄚ ˋ
女子長大成年即應當出嫁。在傳統觀念中認為這是倫常大事,不可違異。明˙高明˙汲古閣本琵琶記˙第十二齣:覆相公,男大須婚,女大須嫁。兒女英雄傳˙第二十五回:女大須嫁,男大須婚,男女別而後夫義婦順,這是大聖大賢的大經大法。亦作女長須嫁。
15750. ˊ ㄌㄧ ˋ ㄗㄨ ˊ    ㄉㄧ ˋ
形容極度的貧困。紅樓夢˙第三十三回:賈政聽說,忙叩頭哭道:母親如此說,兒子無立足之地。亦作無立錐之地。
15751. ˋ ㄩㄝ ˋ ㄖㄨ ˊ ㄌㄧㄡ ˊ
形容時光如流水般迅速流逝。孤本元明雜劇˙三化邯鄲˙第二折:日月如流不可招,富貴榮華不能保。東周列國志˙第三十四回:今留齊七載,偷安惰志,日月如流,吾等十日不能一見,安能成其大事哉?亦作日月如梭。
15752. ˋ ㄍㄠ    ㄙㄢ    ㄓㄤ ˋ
太陽已升到三根竹竿相接的高度。表示時候已經不早了。明˙湯顯祖˙南柯記˙第二十一齣:日高三丈,還不見六房站班。鏡花緣˙第六十七回:誰知自從五更放了三十七砲,等到日高三丈,並未再添一砲,眼見得竟有八位要在孫山之外。亦作日上三竿。
15753. ㄐㄧㄥ ˇ ㄓㄨㄥ    ㄑㄧㄡ ˊ ㄏㄨㄛ ˇ
從水井中求火。語本戰國策˙韓策三:臣竊以為猶之井中,而謂曰:我將為爾求火也。比喻事無可成之理。如:想要跟他這種鐵公雞借錢,那簡直是井中求火,絕無可能!
15754. ㄊㄧㄢ    ㄒㄧㄚ ˋ ㄉㄚ ˋ ㄌㄨㄢ ˋ
形容國家局勢動亂不安。漢書˙卷一˙高帝紀下:前日天下大亂,兵革並起,萬民苦殃。三國演義˙第二回:昔黃巾造反,其原皆由十常侍賣官鬻爵,非親不用,非讎不誅,以致天下大亂。
15755. ㄈㄟ    ㄧㄢ ˇ ㄔㄨㄢ ˊ ㄑㄧㄥ ˊ
借眼神以傳遞情愫。老殘遊記二編˙第三回:我們也少不得對人家瞧瞧,朝人家笑笑,人家就說我們飛眼傳情了,少不得更親近點。
15756.       ˊ ˊ
說話含混不清,搪塞了事。兒女英雄傳˙第五回:怎麼問了半日,你一味的吞吞吐吐,支支吾吾,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?
15757. ˇ ㄋㄩ ˇ ˋ ㄅㄛ ˊ
原指人民與財產。語出左傳˙僖公二十三年:子女玉帛,則君有之;羽毛齒革,則君他生焉。後用以泛指財物、美女。舊唐書˙卷六十九˙薛萬徹傳:于時北海完富,蘭利其子女玉帛,與群盜相應,破其本鄉城邑。
15758. ㄒㄧㄚ ˋ ㄓㄨ ˊ ㄎㄜ ˋ ㄌㄧㄥ ˋ
主人暗示或明示客人,該告辭離去。如:他都已經下逐客令了,你還好意思再待在這裡嗎?
15759. ˊ ㄅㄨ ˇ ˊ ˋ
對情勢沒有什麼幫助。宋˙蘇舜欽˙上杜侍郎啟:至於諧言短韻,無補於世,不當置於齒牙間,使人傳言。亦作無補於時。
15760. ㄈㄥ    ㄏㄥ    ˋ ㄉㄚ ˋ
形容君德隆盛,國家富強。宋史˙卷四七二˙姦臣傳二˙蔡京傳:時承平既久,帑庾盈溢,京倡為豐亨豫大之說,視官爵財物如糞土,累朝所儲掃地矣。
:::
:::

萌典查詢

ㄔㄨㄣ ˊ ㄨㄤ ˊ ˇ ㄏㄢ ˊ
嘴脣沒了,牙齒就會感到寒冷。比喻關係密切,休戚相關。左傳˙僖公五年:輔車相依,脣亡齒寒。三國演義˙第十九回:明上今不相救,恐脣亡齒寒,亦非明上之福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