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9281.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割 | 
                ㄍㄜ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席 | 
                ㄒㄧ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分 | 
                ㄈㄣ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坐 | 
                ㄗㄨㄛ | 
                ˋ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語出南朝宋˙劉義慶˙世說新語˙德行:管寧、華歆共園中鋤菜,見地有片金,管揮鋤與瓦石不異,華捉而擲去之。又嘗同席讀書,有乘軒冕過門者,寧讀如故,歆廢書出看。寧割席分坐曰:子非吾友也。後用以比喻和朋友絕交。三國演義˙第六十六回:寧自此鄙歆之為人,遂割席分坐,不復與之為友。或作割席、割席絕交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9282.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一 | 
                ㄧ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鼓 | 
                ㄍㄨ | 
                ˇ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而 | 
                ㄦ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下 | 
                ㄒㄧㄚ | 
                ˋ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趁形勢有利或士氣最旺盛時,勇往直前,一舉完成任務。五代史平話˙唐史˙卷下:梁人志在澤、潞,不備東平,今鄆州單弱,固可一鼓而下之。明˙沈采˙千金記˙第二十八齣:昨日令人明修棧道,暗度陳倉,逕截趙魏,掩其不備,一鼓而下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路,宋朝行政區域的名稱。宋代范仲淹為參政時,力圖改革,將不適任的路監司於名冊上一筆勾掉。富弼認為范氏一筆,就造成一家哭,而范仲淹卻以一家哭,那裡比得上一路哭嚴重答之。見宋˙朱熹˙五朝名臣言行錄˙卷七˙七之二˙參政范文正公。後比喻人民遭遇苦難,民不聊生。明史˙卷八十四˙河渠志二:語云:救一路哭,不當復計一家哭。今淮、鳳、泗、邳、徐不啻一路矣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9284.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人 | 
                ㄖㄣ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中 | 
                ㄓㄨㄥ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龍 | 
                ㄌㄨㄥ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比喻品格高逸,出類拔萃的人。宋˙胡仔˙苕溪漁隱叢話前集˙卷三十八˙東坡一:時月出東方,林影在地,公展讀於風簷,喜見鬚眉,曰:子瞻人中龍也。亦作人中龍虎、人中之龍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9285.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東 | 
                ㄉㄨㄥ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門 | 
                ㄇㄣ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黃 | 
                ㄏㄨㄤ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犬 | 
                ㄑㄩㄢ | 
                ˇ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秦朝的宰相李斯,因趙高誣以謀反罪名,臨刑腰斬時懊悔的告訴他的兒子說:我想與你牽著黃犬到東門外逐兔,哪裡有可能啊!典出史記˙卷八十七˙李斯傳。後用以比喻做官遭禍,抽身悔遲。南朝陳˙徐陵˙梁貞陽侯重與王太尉書:東門黃犬,固以長悲;南陽白衣,何可復得!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9286.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杵 | 
                ㄔㄨ | 
                ˇ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臼 | 
                ㄐㄧㄡ | 
                ˋ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交 | 
                ㄐㄧㄠ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漢人公沙穆,為人好學,因家貧無法進太學讀書,乃為富翁吳祐賃舂,後祐與之交談,知其為飽學之士,遂共定交於杵臼之間。見後漢書˙卷六十四˙吳祐傳。後比喻朋友相交不分貴賤。聊齋志異˙卷一˙成仙:文登周生,與成生少共筆硯,遂訂為杵臼交。或作杵臼之交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9287.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八 | 
                ㄅㄚ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斗 | 
                ㄉㄡ | 
                ˇ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才 | 
                ㄘㄞ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原是對曹植的稱譽,後比喻才學高。唐˙李商隱˙可嘆詩:宓妃愁坐芝田館,用盡陳王八斗才。亦稱為八斗之才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9288.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南 | 
                ㄋㄢ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鷂 | 
                ㄧㄠ | 
                ˋ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北 | 
                ㄅㄟ | 
                ˇ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鷹 | 
                ㄧㄥ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晉武帝時,博陵安平人崔洪以嚴厲剛直見稱於世,為御史時朝中群臣均忌憚之。時人編歌謠稱之叢生棘刺,來自博陵。在南為鷂,在北為鷹。見晉書˙卷四十五˙崔洪傳。後比喻嚴峻剛直的人。如:他在司法官任內,剛正不阿,所以同僚稱他為南鷂北鷹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9289.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南 | 
                ㄋㄢ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州 | 
                ㄓㄡ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冠 | 
                ㄍㄨㄢ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冕 | 
                ㄇㄧㄢ | 
                ˇ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語本三國志˙卷三十七˙蜀志˙龐統傳:潁州司馬徽清雅有知人鑒,統弱冠往見徽,徽採桑於樹上,坐統在樹下,共語自晝至夜。徽甚異之,稱統當為南州士之冠冕。比喻才識出眾的人。幼學瓊林˙卷二˙衣服類:南州冠冕,德操稱龐統之邁眾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9290.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全 | 
                ㄑㄩㄢ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受 | 
                ㄕㄡ | 
                ˋ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全 | 
                ㄑㄩㄢ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歸 | 
                ㄍㄨㄟ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珍惜愛護自己的身體,直到生命結束。語本禮記˙祭義:父母全而生之,子全而歸之,可謂孝矣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9291.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同 | 
                ㄊㄨㄥ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功 | 
                ㄍㄨㄥ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一 | 
                ㄧ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體 | 
                ㄊㄧ | 
                ˇ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功勛及地位相同。史記˙卷九十一˙黥布傳:往年殺彭越,前年殺韓信,此三人者,同功一體之人也。自疑禍及身,故反耳。東周列國志˙第五十九回:欒卻同功一體之人,荀偃又是卻錡部將。三卻被誅,欒荀二氏必不自安,不久將有為卻氏復仇之事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9292.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十 | 
                ㄕ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年 | 
                ㄋㄧㄢ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讀 | 
                ㄉㄨ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書 | 
                ㄕㄨ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長期埋頭苦讀,努力於學業。南史˙卷三十七˙沈慶之傳:早知窮達有命,恨不十年讀書。宋˙黃庭堅˙送劉季展從軍鴈門詩二首之一:千里荷戈防犬羊,十年讀書厭藜莧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9293.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平 | 
                ㄆㄧㄢ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章 | 
                ㄓㄤ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百 | 
                ㄅㄛ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姓 | 
                ㄒㄧㄥ | 
                ˋ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百姓,百官。平章百姓指辨明各官員的職守。書經˙堯典:九族既睦,平章百姓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9294.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宜 | 
                ㄧ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嗔 | 
                ㄔㄣ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宜 | 
                ㄧ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喜 | 
                ㄒㄧ | 
                ˇ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形容面貌不論喜樂或發怒都很美麗。元˙王實甫˙西廂記˙第一本˙第一折:呀,誰想著寺裡遇神仙!我見他宜嗔宜喜春風面,偏、宜貼翠花鈿。亦作宜喜宜嗔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9295.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奇 | 
                ㄑㄧ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奇 | 
                ㄑㄧ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怪 | 
                ㄍㄨㄞ | 
                ˋ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怪 | 
                ㄍㄨㄞ | 
                ˋ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稀奇古怪。初刻拍案驚奇˙卷九:奇奇怪怪,難以盡述。紅樓夢˙第三十九回:春夏秋冬,風裡雨裡,那裡有個坐著的空兒?天天都是在那地頭子上作歇馬涼亭,什麼奇奇怪怪的事不見呢?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9296.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三 | 
                ㄙㄢ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茶 | 
                ㄔㄚ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六 | 
                ㄌㄧㄡ | 
                ˋ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飯 | 
                ㄈㄢ | 
                ˋ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眾多且齊備的茶水和飯菜。西遊記˙第二十六回:你卻要好生伏侍我師父,逐日家三茶六飯,不可欠缺。紅樓夢˙第六十八回:你妹妹我也親身接了來家,生怕老太太﹑太太生氣,也不敢回,現在三茶六飯﹑金奴銀婢的住在園裡!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9297.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求 | 
                ㄑㄧㄡ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漿 | 
                ㄐㄧㄤ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得 | 
                ㄉㄜ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酒 | 
                ㄐㄧㄡ | 
                ˇ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向人求水,卻得到美酒。比喻所得到的比所求的多。如:我只不過向他問路,他竟主動載我前往,真是求漿得酒,令我喜出望外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9298.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言 | 
                ㄧㄢ | 
                ˊ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語 | 
                ㄩ | 
                ˇ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道 | 
                ㄉㄠ | 
                ˋ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斷 | 
                ㄉㄨㄢ | 
                ˋ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佛教用語。指沒有分別心的境界,非言語所能表達。菩薩瓔珞本業經˙卷下:言語道斷,心行處滅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9299.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妖 | 
                ㄧㄠ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聲 | 
                ㄕㄥ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妖 | 
                ㄧㄠ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氣 | 
                ㄑㄧ | 
                ˋ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說話時故意用特殊的聲調表現與眾不同,或向人示媚。如:我討厭妖聲妖氣、矯柔做作的人。
     
    
    
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| 19300.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大 | 
                ㄉㄚ | 
                ˋ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大 | 
                .ㄉㄚ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方 | 
                ㄈㄤ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方 | 
                ㄈㄤ | 
                   |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
        態度自然從容。文明小史˙第二十五回:濟川連問外面何人?他才大大方方的走了進來。